伴随秋叶到来的,还有忙碌而充实的课业。铃声响起,我们在教学楼之间匆忙走过,在一间又一间教室学习不同的知识。工商系老师们带领着我们徜徉在管理学的海洋中,我们一同穿越时间的阻隔与彼得·德鲁克、菲利浦·科特勒结识;跨过空间的限制向基业长青的企业致以敬意;探索未知的可能,在互联网的风口看业界风云起落。《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渠道与物流管理》《广告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服务营销》《国际贸易》......名著经典向我展示着管理学系统的博大精深,可书本文字的表达终是有限,在老师们不断探索下,新颖丰富的课堂形式为我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课堂上的小组竞赛教会我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分工;实地的调研分析告诉我“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参观企业的经历让我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后发挥的惊人力量。老师们将他们的阅历经验与书本知识融为一体,让我们在有限的环境下收获到最丰富最立体的知识。
不止于此,在锦城“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下,我们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六项比赛,包含四项工商系主办的营销策划大赛,一场校级创业大赛,以及一场两岸三地品牌策划大赛。我参加的第一场赛事是“旌晶杯”营销大赛,那时的我入学时间不到半年,第一次以“工商人”的身份加入了比赛团队,跟其他系的学长学姐们搭档参赛。整个过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团队在居民楼下实地售卖产品的环节。我们在临近尾声的短短两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将低迷的销售额拉升到让团队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也是那一次的经验,让我见识到了锦城学子的韧劲儿,不论现实情况如何,都要努力到最后一刻。这也是我第一次对校训“止于至善”有了初步的理解。再到后来的“花秋杯”“民生银行杯”“原色上印杯”,充满挑战的比赛激发了我的斗志与热情。比赛的高标准要求我们从组建团队到立项选题,从调研分析到框架构思,再从文案编辑到方案陈述,每个环节都必须环环相扣,这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做支撑,还需要有执行力能落地,最重要的是团队之间能群策群力默契配合。我在一场场的比赛中快速成长,专业技能也通过一次次的挑战得到磨练。我从最初凭一腔热情只能“重在参与”,到后来能提前筹谋纵横调控;从写几百字方案要翻无数次教材,到后来能先定位再提纲后创新;从只能止步于初赛,到后来能站在大会堂里面对几百号人将团队方案娓娓道来......不知不觉间,我慢慢地成为了我期待的“那位学姐”。